四川小學校長患囊腫 堅持站在講臺上教學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7-31
走馬坪小學,在四川萬源市石窩鎮(zhèn)的大山谷里。6月15日,在這所小學身兼校長、教師和后勤主任三職的張渠江,送走最后一個回家過端午節(jié)的學生后,回到空蕩蕩的學校,和家人迎來短暫的三天休假。
接下來,一*事情還等著他:“期末考試提前了,要給學生加緊上課”“學校的電線老化,教室?guī)缀醵紨嚯娏?,申請遞上去,還得催催”“暑假支教隊要來了,還要把課程安排好”……張渠江想在期末前把這些事都歸置好,即將到來的暑假,他打算抽空去醫(yī)院復查那個在腦子里呆了9年的5厘米囊腫。雖說是良性囊腫,但因壓迫大腦神經(jīng),近來他越發(fā)“頭暈、忘事”。
暈倒講臺,被查出患腦囊腫
張渠江告訴澎湃新聞,得知自己患有右側(cè)顳極蛛網(wǎng)膜囊腫是2009年夏天的事。
5月驕陽,正在上課的張渠江突然頭暈,栽倒在講臺。當他再睜眼時,已躺在達州市醫(yī)院?!爱敃r醒來很迷惑,怎么前面還在上課這會兒就在醫(yī)院了?!睆埱f,“所幸暫時是良性的,就采用藥物保守治療?!?br/>
據(jù)其介紹,走馬坪小學是五年制小學,有100多個孩子,最小的3歲,托管在學校的幼兒班,最大的12歲,讀五年級。學校里教師短缺,現(xiàn)在加上他和退休返聘的老校長不過7人,一名老師需要包攬一個班的所有課程?!白罱欣蠋熣埉a(chǎn)假,我和其他老師還需要分擔她的課程?!?張渠江斷斷續(xù)續(xù)道出了苦衷,坦言自己連一天的假期都難找。于是,為了不因奔波醫(yī)院“拿藥”而妨礙教學任務(wù)和學校事務(wù)日常,張渠江和醫(yī)院商量,一個月寄一次藥到學校,再利用暑假復查。
留不住人,年輕人來了又走
2007年,從另一個村小調(diào)到走馬坪小學后,25歲的張渠江成了這所小學的校長。但因為人手短缺,張渠江更像是“一塊哪需要往哪搬的磚”--不僅負責教學,他還包干*菜拉水、修理門窗、疏通管道等后勤工作。
“曾經(jīng)也有年輕的老師到我們這里來過,但是可能覺得環(huán)境難以適應(yīng),最后也走了”,張渠江語氣中透著遺憾,他太知道偏遠村小有多需要青年教師的新鮮血液供給。但他也看到,山谷里這所1998年翻修過一次就再沒動工過的學校,太難留住青年人——門窗銹了,電線老化斷電,最開始沒修蓄水池時吃飯還要騎摩托翻山路拉水。
不過,張渠江還在努力,一點點地增加著這所在旁人眼中顯得破舊寒酸的學校的吸引力?!拔覀儗W校后面還有一個土壩子,中心學校已經(jīng)打報告幫我們申請硬化成標準操場了?!睆埱d奮地說,學校電線老化、朽了的窗戶問題也已經(jīng)反映了,等著維修人員來。學校通了電,因斷電閑置的電子白板也能立馬用上,常年關(guān)不上的窗戶以后也不需要張渠江繞鐵絲加固了。
回到家鄉(xiāng),帶學生走出大山
走馬坪的環(huán)境“嚇走了”一些老師,但在張渠江情感中,他應(yīng)該留下,這里是他的根。
“我小時候就在走馬坪小學上學,舅舅是我的老師。”他回憶道,幾十年前,這里還只是一座“石頭堆子”堆起的學校,沒有電,老師和學生在教室點著煤油燈上自習。
走馬坪小學是啟蒙張渠江之地,朗朗讀書聲中,16歲的他考上四川省宣漢師范學校,第一次走出了石窩鎮(zhèn)的大山。11年前,25歲的他又回到這里。他說,放心不下這里的孩子,他想讓孩子們接受教育,走出去。
“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,平時爺爺奶奶帶著,父母一年左右才能見一次,很多時候是學校在教,不僅是一般的課本還有行為習慣等。”張渠江說,學校里還有一些身體有殘疾或者智力有缺陷的孩子,他們更是需要花更多時間照顧。
6歲的彭彭(化名)和11歲的希希(化名)就曾經(jīng)讓張渠江頗為頭疼?!皟蓚€孩子智力上有些缺陷,剛來學校的時候,隨地大小便?!闭f到這,他有些哭笑不得。他表示,自己那時常會在操場上清理兩個孩子的排泄物。
“教育他們又不能太兇太急,得慢慢來?!彪m然這些“小調(diào)皮”常常給自己帶來麻煩,張渠江也耐著性子,把他們?nèi)斪约汉⒆觼斫?。他感慨說,自己能力和力量有限,渴望有更多青年教師、志愿者關(guān)注這群“探頭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孩子”,豐富他們的見識見聞。
今年暑假之前,張渠江試探性地走出了一步--有成都中醫(yī)藥大學的志愿者下鄉(xiāng)義診,張渠江小心翼翼地向志愿者探問能否請他們在義診之外給學生義務(wù)上課。而志愿者欣然答應(yīng),讓他很是驚喜?!斑@次給孩子們開了數(shù)學、歷史、手工課等,已經(jīng)有60多個孩子報名在暑假回學校參加活動?!睆埱f,這是初次在暑假開課,雖然只有10天,但“孩子們都高興壞了”。
張渠江也高興,他想陪著孩子們成長,只是腦里囊腫現(xiàn)在卻常讓他頭暈、頭疼,好像在催促著他“歇一歇”。但他還在堅持,他常說:“身體能支撐多久,就在學校呆多久”。張渠江坦言,或許自己會像老校長一樣,“一呆就一輩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