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(zhàn)役。面對高考,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,什么時候開始報名?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(yè)有什么影響?什么時候填報志愿?怎么填報志愿?等等,為了幫助考生解惑,好上學(xué)整理了高考語文必知文體常識匯總相關(guān)信息,供考生參考,一起來看一下吧
?xml:namespace>體裁
?內(nèi)容
?古體詩、近體詩
?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(yán)的律詩、絕句稱為近體詩,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(yán)、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。現(xiàn)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,而把其他的統(tǒng)稱為古體詩。古體詩有四言、五言、七言、雜言;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,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。律詩共八句,分四聯(lián),偶句押平聲韻,中間兩聯(lián)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。絕句共四句,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,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(yán)。
?辭、賦、駢文
?辭即楚辭,屬詩歌?!俺o”是指以具有楚國地方特色的樂調(diào)、語言、名物而創(chuàng)作的詩賦,在形式上與北方詩歌有較明顯的區(qū)別。其特點是篇幅、句子較長,句式參差錯落,形式自由,多用“兮”字,以抒情為主,有濃厚的浪漫色彩,以屈原的《離騷》為代表。賦,源于戰(zhàn)國后期,興于漢代,句子大體整齊押韻,間雜散文句式,著力鋪陳事物,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,韻散兼行,可以說是詩的散文化、散文的詩化。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。駢文,源于漢魏,形成于南北朝,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(gòu)成,講究用典,詞藻華麗,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,又稱“四六文”,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。
??詞、曲
?詞萌芽于南朝,形成于唐,盛行于宋。是詩歌的發(fā)展,故稱之為“詩余”。它有多種詞牌,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,包括字、句多少,平仄押韻等。其句式長短不一,又稱為長短句。按字?jǐn)?shù)的多少可分為長調(diào)(91字以上)、中調(diào)(59至90字)、小令(58字以下)。?
?????曲,盛行于元代,故稱“元曲”,也是配樂的詩。包括散曲和雜劇。散曲是清唱曲,雜劇是演出曲。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,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,套曲也叫套數(shù),由多支曲組成。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(jié),其結(jié)構(gòu)是四折(相當(dāng)于四幕)加一個楔子(序幕),其構(gòu)成有科(人物動作、舞臺效果的說明)、賓白(人物對話、獨白等)、唱詞,角色有旦(女角)、末(男角)、凈(花臉)、外(老年男子)、丑(丑角)等。曲有曲牌,規(guī)定其字?jǐn)?shù)、句數(shù)、平仄、押韻的固定格式。宮調(diào)表示曲調(diào)聲音的高低。
???史傳文
?屬歷史散文,包括編年體(如《左傳》、《資治通鑒》)、國別體(如《國語》、《戰(zhàn)國策》)、紀(jì)傳體(如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“二十四史”)、斷代體(如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)、通史體(如《史記》、《資治通鑒》)。
?論說文
?古代的論說文是從諸子論學(xué)語錄發(fā)展形成的,它在發(fā)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種:“論”議論事理;“說”申說事理。
?雜記文
?包括名勝游記、山水游記、書畫雜記、人事雜記四類。雜記文范圍很廣,大部分題目有“記”字。記載歷史掌故、遺聞軼事、科學(xué)資料、文字考證等文章均包括在內(nèi)。
?應(yīng)用文
包括奏疏類、碑志類、祭文、贈序四大類。
? 以上就是好上學(xué)為大家?guī)淼母呖颊Z文必知文體常識匯總,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!
標(biāo)簽:高考語文必知文體常識匯總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