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家四知堂在哪里 楊氏起源于哪里說一下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7-23
今天,好上學小編為大家?guī)砹藯罴宜闹迷谀睦?楊氏起源于哪里說一下,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,一起來看看吧!
楊家將是否有后人?
楊家將 是有后人:在 雁門關(guān) 下,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,村里1000多口人,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后代。楊家祠堂始建于元代,是國內(nèi)現(xiàn)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。因楊業(yè)死后被追贈為“太尉”,謚號“忠武”,他的后代以此題祠名為“楊忠武祠”,俗稱“楊家祠堂”。
楊業(yè)確實有七個兒子,但都不叫影視劇里的那些名字。且歷史上并不是所有兒子都戰(zhàn)死了,只有大郎延玉戰(zhàn)死了。也沒有楊宗保(應(yīng)是照文廣原型杜撰),但歷史上有楊文廣,是楊延昭的兒子。文廣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將,曾隨 狄青 出征,后鎮(zhèn)守廣西。文廣也有四個兒子。
拓展資料
一、楊家將
楊家將講述了 北宋 年間楊家名將保家衛(wèi)國的感人故事。當時,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桿槍,令遼兵聞風喪膽,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。 怎奈奸臣當?shù)?,潘仁美大奸大佞,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?
遼國 皇帝約請猜蠢帆太宗,赴金沙灘 “雙龍會”,暗藏殺機,兵困行宮。聲聲怒吼,陣陣擊鳴,戰(zhàn)車交錯,刀光血影。大郎、二郎和三郎戰(zhàn)死、四郎和五郎失蹤,七郎被潘仁美萬箭射死。
二、楊業(yè)
楊業(yè)(?—986年6月18日?[1]??),原名重貴,戲說中又名楊繼業(yè)。原籍麟州,后徙并州?[2]??。北宋名將。官至云州觀察使、判代州,贈太尉、大同軍節(jié)度使。
楊業(yè)少時倜儻任俠,善于騎射,喜好打獵,獵獲總比他人多。讀書不多,但忠烈武勇,甚有智謀。北漢建立后,年僅弱冠的楊業(yè)即追隨北 漢世祖 劉崇,任保衛(wèi)指揮使,以驍勇遠近聞名。后屢立戰(zhàn)功,遷升建雄穗雹軍節(jié)度使,國人號為"無敵"。 宋太宗 素聞楊業(yè)之名,于北漢滅亡后,遣使召見楊業(yè),授右領(lǐng)軍衛(wèi)大將軍。累遷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。
太平興國五年(980年),楊業(yè)在雁門關(guān)大破遼軍,威震 契丹 。雍熙三年(986年),隨軍北伐,因監(jiān)軍王侁威逼,毅然要求帶兵出征。結(jié)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,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,于陳家谷力戰(zhàn)被擒。楊業(yè)無限悲憤,為表白忠心,絕食三日而死。追贈太尉、大同軍節(jié)度使。
三、楊文廣
楊文廣(999-1074),字仲容,并州太原(今 山西太原 )人,北宋名將,楊延昭之子、楊業(yè)之孫(正史中楊文廣為楊延昭之子,楊宗保為 《楊家府演義》 虛構(gòu)人物 ),曾為 范仲淹 所擢用,祖籍麟州(今陜西神木北)。
楊文廣生于咸平二年(999)卒于熙寧七年(1074),白壽彝認為他是楊延昭的第三子(曾鞏 《隆平集》 云:“詔錄其子傳永、德征、文廣有差?!保?,以父因入官,任侍衛(wèi)親軍龍衛(wèi)(騎軍)、神衛(wèi)(步軍)四廂都指揮使,后升領(lǐng)防御使。 宋神宗 時因抗擊 西夏 建功,歷官定州路副都總管、步軍都虞侯。后遼人爭議代州地界,他奉獻陣圖及攻取幽燕之策。旋病死,膝下共有四子。
評書中,太平王少令公楊文廣共有十九妻子:金平珠,杜月英,竇錦姑,鮑飛云,齊長善,趙百花,蘇三娘,慕容英,農(nóng)艷花,李玉茹,吳金定,柳香春,曾鳳英,梅若蘭,趙春蓉,檔純薛百花,慕容昭容,范文縈;膝下共有四子,以小兒子懷玉最為出眾。
通訊:“楊家將”后人的丹山碧水_新華網(wǎng)
楊氏起源于哪里說一下
楊姓起源:
源流一
出自姬姓。楊姓出自黃帝之后西周王族。據(jù)唐代林寶的《元和姓纂》和宋代鄭樵的《通志·氏族略》記載,楊姓出于姬姓,源于晉地之楊國(今山西洪洞縣東南)。西周成王姬誦封其弟叔虞領(lǐng)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帶,建都于唐(今山西翼城縣西),為唐侯。因唐地臨晉水,由此為晉(諸侯)國,叔虞即為晉開國之君。至春秋時,晉國內(nèi)亂,晉武公(叔虞后裔西周第九代君夷王姬燮之十世孫)滅瑉侯統(tǒng)一晉國。武公死后,其長子詭諸繼位,為晉獻公。獻公相繼滅周圍諸小國,包括楊國。獻公封其二弟伯僑領(lǐng)地于楊,以地取姓即為楊姓。由此伯僑成為楊氏得姓始祖,距今約2600多年。另一說:“周宣王(姬靜,也作靖)兒子尚父,幽王時封為揚侯,為晉所滅,其后為氏焉(古代“揚”通“楊”)?!币饧葱跣鹤由懈?,其兄幽王封其地于揚,建揚(諸侯)國。春秋時揚為晉所滅,其后裔以楊為姓。此說之楊姓起源矩今也約2600多年。另據(jù)《史記·晉世家》和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表》等記載,晉滅楊后,封楊地為大夫羊舌肸(字叔向)的食邑。羊舌氏出于姬姓,因晉武公次子伯僑之孫突當時食邑于羊舌,故以羊舌為姓。至晉頃公十二年(前514年),頃公滅了勢力日益強盛的羊舌氏等氏族(肸為突之孫,肸之子名伯石),伯石之子遇其時逃難于原畢國所在地(今陜西西安、咸陽以北,原是周文王姬昌子孫的封地),復(fù)以祖宗封地楊為姓。史載此楊姓為楊氏正宗源頭,距今約有2500年左右。其后裔定居于弘農(nóng)、華陰一帶(河南西北、陜西東部渭河下游一帶)繁衍生息,故華陰成為楊姓郡望。秦漢以后播遷全國各地的楊氏宗支,許多均源自關(guān)西(潼關(guān)以西)弘農(nóng)、華陰。楊姓始出于晉國,春秋末期晉國六卿逐漸強盛,公元前4世紀中葉(前368年)晉國被韓、趙、魏三卿(諸侯)瓜分成韓、趙、魏三國地盤,史稱“三晉”。故有楊姓“源于三晉,望出弘農(nóng)”之說。但幾說均可畝源證楊姓出自姬姓。
此外尚有三說,且不論哪一說,其源均為黃帝后裔,周朝王室。姬姓楊氏占所有楊氏的主流。 源于西周宣王子尚父說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數(shù)傳至宣王時,已是西周末年,國力已經(jīng)大不如前。宣王有位小兒子,名尚父,因在宣王時未能獲得封爵,直到周幽王時才被封于楊,為侯爵,所以史模世書也稱他為楊侯,建立楊國,后為晉國兼并,原楊國侯族子孫從封邑命姓為楊氏。陜西楊家村出土27件青銅器中,有一件后來被稱作“四十二年逑鼎”和楊國建國有關(guān)。該鼎有一篇280多字的銘文,記的是周宣王四十二年,“逑”(qiú)這個大臣征伐犬戎的一支“獫狁”有功,而得到周王賞賜土地的事情。其中的75個字很關(guān)鍵:“余肇建長父侯于楊,余令汝奠長父,休。汝克奠于厥師。汝唯克型乃先祖考,獫狁出捷于井阿、于歷巖,汝不艮戎,汝□長父,以追搏戎,乃即宕伐于弓谷,汝執(zhí)訊獲聝,俘器、車馬。汝敏于戎工,弗逆”。迅碼態(tài)翻譯成白話,大意是:周宣王我把我兒子長父封到楊地為侯,下命令給逑你予以輔佐,讓長父在楊這個地方安定下來,你發(fā)揚了你的老祖先與獫狁一貫的戰(zhàn)斗的精神,與他們交戰(zhàn),追擊他們于井阿、歷巖、弓谷等地,斬獲頗多,你對軍事很有的一套啊?!八氖赍隙Α钡你懳南喈斢诖_定了一個史實,周宣王確實封了他的兒子在楊國立國,不過這個開國之君名字是長父,后人演繹成尚父。源于晉武公子伯僑說周滅唐(其地約在今山西翼城西)后,周成王把唐地封給他的弟弟唐叔 (唐叔,姬姓,名虞,字子平),并賞給他懷姓九宗。唐叔的兒子燮繼位后,改唐國為晉國,這樣唐叔就成周代晉國的始祖。晉武公(唐叔虞十一世孫)時封次子伯僑于楊,稱楊侯,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。 源于晉國太傅楊(月八十)說 伯僑生文,文生突,食邑于羊舌,為羊舌大夫,這就成為后世的羊舌氏。羊舌轄有銅(革是)、楊氏、平陽三邑。突生職,職生赤,(月八十)、鮒、虎、季夙。其中第二子(月八十),字叔向,又稱叔(月八十),是晉平公時的著名政治家,官居太傅之職,因戴晉有功,被分封于楊氏邑(今山西洪洞東南),其子伯石,字食我,以邑為氏,稱楊氏。公元前514年,晉滅強宗祁氏,羊舌氏,食我有子逃于華山仙谷,遂居華陰(今屬陜西),稱為楊氏。其后開基各地,成為楊氏繁衍發(fā)展的主流,史稱楊氏正宗。是為山西楊氏。又據(jù)《廣韻》、 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載,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楊(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一帶),號曰楊侯,后并于晉,因為氏。
源流二
出自姞姓。姞姓楊國位于今山西省洪桐縣附近。周宣王滅狄,同時滅姞姓楊國尚父為楊侯。晉獻公滅楊,后封晉悼公之弟于楊,號楊干。晉平公時,楊又成為叔向的采邑,叔向子羊舌石以邑為氏,改姓楊氏。 ?6?7
源流三
賜姓轉(zhuǎn)姓。
源流四
少數(shù)民族楊姓,氐族楊氏,氐有楊氏,世居仇池。
源流五
出自揚姓。古時楊揚不分,以邑為氏。古時有「揚氏邑」。 ?6?7
源流六
源于冒姓,屬于因故改姓為氏。姓氏變化中另一種最普遍的現(xiàn)象,是他姓之人因為養(yǎng)父或主人姓楊而轉(zhuǎn)從其姓。 ?6?7
源流七
源于變姓,屬于因故轉(zhuǎn)姓為氏。今浙江省諸暨市的概浦楊氏,本為倪氏所改,望出千乘郡,派接浦江倪氏盈公大宗。倪盈第八世孫倪炤,仕宋為龍圖閣學士,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,遭流新州。當時,倪炤的幼子倪順尚在襁褓之中,匿概浦外家。官府勾之,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,得以保全。
四知家風牌遍是誰寫的?
天下楊氏出弘農(nóng),弘農(nóng)位于今天的潼關(guān)一帶,是天下楊氏的發(fā)源地。楊震被公認為是楊氏家族的發(fā)脈始祖。楊姓后裔活躍在中華民族的舞臺上,其文韜武略,為官清廉,楊氏后代都以“清白傳家”“四知家風”作為祖訓(xùn),制定懸掛了形式多樣、內(nèi)容相近的家規(guī)家訓(xùn)。以楊震“四知”典故命名的“四知堂”“清白堂”,遍布各地。甚至在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新加坡等國都有楊氏后人為紀念楊震所建的祠堂,影響深遠。
天下楊氏第一村
華山仙峪是坐落于華山主峰西邊的一條美麗的山峪,公元前514年,楊氏家族的先祖羊舌季夙一家因“祁楊之難”秘密逃亡到了華山仙峪,在此生存了下來。為了隱姓埋名,他們便以祖宗封地“楊”為其姓氏,復(fù)姓羊舌二字便被他們深深地藏在了心底。中國歷史上的楊姓大族便從這條石峪中命系一脈,繁衍生息以至發(fā)展成千古望族。
楊氏家族得華山的護佑而傳宗后,他們始終念念不忘自己是晉室后裔,告別山林后,楊氏家族仿造宮室建造村落。他們給新建的村落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——紫微宮。這是一個王霸天下的名字。因為“紫”字是指紫微星垣,代稱皇帝。后人習慣稱為“晉公*”,即現(xiàn)在被稱為“天下楊氏第一村”的東宮村。因此也有了“天下楊氏出華陰,華陰楊姓歸東宮”的說法。
在東宮村,有一塊巨大的牌坊上寫著“漢太尉孝埋楊震故里”。牌坊上的小字則是李白的一首詩:關(guān)西楊伯起,漢日舊稱賢;四代三公族,清風播人天;夫子華陰居,開門對玉蓮;何事歷衡霍,云帆今始還。
東宮村,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來華陰尋根問祖的楊姓同胞,了解楊氏家族的發(fā)展史,了解楊氏精英們治國平天下的豐功偉績以及他們艱苦卓絕的生態(tài)狀況,激發(fā)楊氏族人重鑄輝煌的決心和信心。
楊姓的郡望堂號
楊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三個。
弘農(nóng)郡:西漢時置郡,治所在弘農(nóng)(河南靈寶北)。東漢至北周時,曾一度改名為恒農(nóng)郡。西漢元鼎四年(公元前113年)置,轄境約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、宜陽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和陜西洛水、社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晉以后,弘農(nóng)郡的轄境逐漸縮小,但從陜西華山到河南三門峽一線,始終是弘農(nóng)郡令人矚目的地區(qū),因為這里是天下楊姓第一望族——弘農(nóng)楊氏的策源地,而弘農(nóng)楊氏在天下楊姓族人的心目中,是最崇高、最受人尊敬的。許多楊姓家譜都把遠祖追溯到弘農(nóng)楊氏。
天水郡:西漢時置郡,治所在平襄(今甘肅通渭西北)?!疤焖?,是當?shù)貧v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。最早始于漢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。天水得名,源于“天河注水”的美麗傳說。
河內(nèi)郡:楚漢時置郡,治所在懷縣(今河南武陟西南)。此支楊氏開基始祖為韓襄王將領(lǐng)苞。今河南之河北道大部分地方皆是,胡渭云,古者河北之地,皆謂之河內(nèi),自戰(zhàn)國魏始有河內(nèi)河?xùn)|之名,而秦漢因以置郡,周禮所謂河內(nèi),不止河內(nèi)郡地也,漢時郡治廢縣,在河南武陟縣西南,晉徙治野王,即今河南沁陽縣治。
堂號主要有弘農(nóng)堂、關(guān)西堂、四知堂。
弘農(nóng)堂:弘農(nóng),地名,古為陜西之弘農(nóng)縣,今為陜西之華陰市,是楊姓先人杼公興旺發(fā)祥之地,以望立堂。
關(guān)西堂:東漢時有關(guān)西人楊震,博覽明經(jīng),時人稱他是“關(guān)西孔子”。故而得名。
四知堂:楊震當荊州刺史時,非常清廉。拒絕行賄者時說: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么說沒人知道呢!”后世遂以“四知”為堂號。
雁門關(guān)下的楊家祠堂
雁門關(guān)下,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,村里1000多口人,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后代。楊家祠堂始建于元代,是國內(nèi)現(xiàn)存最完整的一孝衡座楊家祠宇。因楊業(yè)死后被追贈為“太尉”,謚號“忠武”,他的后代以此題祠名為“楊忠武祠”,俗稱“楊家祠巧慎做堂”。
祠堂大殿前,有一塊鹿蹄石,形狀奇特,雕刻秀美。傳說是楊業(yè)十四世孫楊友,鎮(zhèn)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,射中一只梅花鹿。這只鹿帶箭逃走,楊友緊追不放。楊友命人挖掘,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,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,并有明顯的鹿蹄印。后來,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,鹿蹄澗村由此得名。
“血戰(zhàn)金沙灘”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,楊家將打得最悲壯、最慘烈的一仗。在這場惡戰(zhàn)中,楊家將的七郎八虎中,大郎、二郎、三郎、七郎戰(zhàn)死,四郎、八郎被俘,五郎出家,整個一個楊家戰(zhàn)死一大半。
有關(guān)楊氏的典故
◆歧路亡羊
“歧路亡羊”源于《列子·說符》。
相傳,有一次楊子(即楊朱,是戰(zhàn)國時一位學者)的鄰居丟失了一只羊,于是他派全家去尋找,同時也請楊子的仆人幫著去找,楊子對此大為不解,感嘆著問,失掉一只羊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?失羊者說,因為歧路太多了??墒撬麄冋伊艘徽旎貋?,楊子問找到?jīng)]有,他們都嘆息說沒找到。楊子又感到不解,詢問其中的原因,他們回答說:“歧路之中,又有歧焉,吾不知所之,所以返也?!币馑际钦f,歧路之中又有歧路,岔路太多,我們不知道羊往哪一條岔路上去,所以就回來了。楊子聽后感觸頗深,家里的人感到非常奇怪,便問楊子:“羊是不值錢的畜牲,何況走失的羊又不是你的,為什么要這樣心事重重的?”楊子聽后并沒有回答??墒沁@些話被站在一旁的楊子的學生聽到了,他感慨地說:“道路因為岔路多,所以容易使羊丟失,學者因為經(jīng)常替別人出主意而往往為此喪失了性命,楊子的不快樂難道還不明白嗎?”
后來,人們用“歧路亡羊”比喻事理復(fù)雜多變,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,就找不到真理,就會犯錯誤。
◆一衣帶水
“一衣帶水”源于《南史·陳后主紀》。
南北朝時期,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,兩國互不侵犯。北周的相國楊堅把持著重兵,于公元581年廢掉了年僅8歲的周靜帝,自立為帝,建立了隋朝。陳國的陳后主荒淫無度,國勢衰弱。楊堅稱帝后,為了獨霸中國,早就有滅陳之意,只是苦于勢力還不夠強大,所以做了一系列的讓步。但是陳后主卻得寸進尺,企圖吞并隋朝。隋朝的謀士認為陳后主即將作亂,會給百姓帶來災(zāi)難。隋文帝嘆息道:“我身為百姓的父母,江南的百姓受到陳后主的壓迫,我哪里能因為隔了一條衣帶那么寬的長江而不去拯救他們呢?”
公元588年,楊堅派了50萬大軍,由兒子楊廣做統(tǒng)帥攻打陳國,陳國潰不成軍,最后投降了隋朝。從此,東晉以來將近三百年的南北對立局面結(jié)束,國家重新得到了統(tǒng)一。
后來,人們用“一衣帶水”比喻兩地之間雖有江河海洋的阻隔,但由于都有友好往來的共同要求,所以再寬的江河只不過像一條衣帶罷了。這個成語現(xiàn)在多用于褒義。
◆一丘之貉
“一丘之貉”源于《漢書·楊惲傳》。
楊惲是西漢宣帝時期丞相楊敞的兒子,后因告發(fā)霍光的子孫謀反有功,升為中郎將,被封為平通侯。楊惲為官清廉,雖然自己很有才干,但是并不恃才傲物,還喜歡拿出自己的財物幫助別人,對別人的缺點和過失也會毫不留情地去批評,為此得罪了不少人。
有一次,楊惲聽說匈奴的單于被人刺殺后,便慨嘆道:“遇到不好的君王,大臣給他擬訂了治國的良策他不采納,結(jié)果自己卻喪了命。就像秦二世的時候,任用小人,殘害忠良,最終自取滅亡。如果秦二世能夠親近賢良忠臣,他的帝位也許還能保持到現(xiàn)在??偠灾糯彤斀竦牡弁醵既缤磺鹬选?。”
后來太仆戴長樂謂楊惲謀反,其中有一條罪狀就是上面所說的話,謂其借此表示對當朝皇帝的不滿。漢宣帝看后非常生氣,立刻判決他大逆不道,施以腰斬之刑。
后來,人們用“一丘之貉”比喻兩者的品質(zhì)和行為都是一樣的惡劣,屬于同一類型,并沒有本質(zhì)的差別。
以上就是好上學整理的楊家四知堂在哪里 楊氏起源于哪里說一下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,想要了解更多信息,敬請查閱好上學。
標簽:楊家四知堂在哪里??楊氏起源于哪里說一下??